跳至正文

单元整体教学的关键要素

一、以基于主题意义的学习小单元为出发点

初步做法:先聚焦2-3个有内在逻辑联系的语篇,设计3-4课时的学习小单元。

优点:这样既有助于突破单一文本、单一课时的割裂式教学问题,又有助于学生围绕小单元凸显的子主题,从不同角度探究整个单元的主题意义,逐步提升对主题的理解及表达能力。

进阶做法:分析语篇之间主题意义的有机关联,细化其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价值。在此基础上确定子主题并划分学习小单元,助力学生对主题内容建构全面、辩证的认识和结构化表达能力。

把主题意义探究这条主线贯穿于单元语篇的学习中,引导学生从三个层次开展主题意义探究:1、单元主题及子主题的内涵是什么?2、单元语篇以什么形式传递主题意义?3、单元主题内容与社会、自然发展的关系以及对学生自我认知及行为发展的意义是什么?

在此基础上,整体设计一系列体现层次性和递进性的学习理解、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活动,使学生在单元学习中通过对文本的学习,对其中蕴含的主题意义形成深度理解,提升主题认知和语言应用实践能力,进而发展主题评价能力并对接自己的认知与现实生活,促进思维、语言和文化意识的深度发展,在单元学习过程中实现深度学习的目标。

二、以整合性输出活动作为落脚点

现有困惑:基于课时累加的学习,无法进行综合输出。

原因分析:输出活动不合理;基于单一课时设计输出活动;脱离单元主题语境,片面强调创造性等。

形式化的输出活动割裂了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,把迁移创新与学习理解和应用实践完全割裂开。

 

整合性输出活动可以用作单元学习效果评价的依据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